首页 > 军事 > 环球军情 > 正文

讲武谈兵|西方国家为乌克兰组建“火炮联盟”,意欲何为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若鸿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1-29 07:00:00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7日,顿涅茨克地区,一座被战争摧毁的教堂。视觉中国 图

近日,以法国和美国为首,宣布成立一个由23个国家组成的所谓国际“火炮联盟”,其主要任务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各型先进的火炮武器系统,以便保持乌军能够与俄军继续作战的实力。这也意味着在俄乌冲突即将迎来两周年之际,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对抗”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战争之神”的沉浮

此次俄乌冲突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场几乎完全由地面炮兵部队主宰战场的大规模战争,彻底颠覆了很多军事专家对于现代战争的认知。应该说,我们对于现代战争的认知基本上是从海湾战争开始的。1991年1月17日,以美军为主力的多国部队向科威特以及伊拉克境内的伊军主力部队、重要军事目标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大规模空袭行动。截至当年2月23日,多国部队出动各型军机近10万架次,投弹总吨位超过9万吨。特别是“战斧”巡航导弹的首次参战,让各国军事专家对于现代大规模空袭作战有了全新的认识。

“沙漠风暴”行动极大地削弱了伊军的抵抗力量(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使其根本无力防御多国部队从当年2月24日开始发动的“沙漠军刀”地面进攻行动。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当地时间24日4时至28日8时这100小时的“沙漠军刀”行动期间,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依然在执行高强度的空袭行动,配合地面部队如一把尖刀一样直插伊拉克腹地。

所以,从根本上讲,海湾战争是第一场由空中力量和以巡航导弹为代表的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决定胜负的现代化高技术战争,而100小时的“沙漠军刀”地面进攻战基本上是由地面部队进行打扫战场的收尾工作。伊军地面部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遭到了高强度、大规模的空袭,早已经失去了抵抗意志,面对“沙漠军刀”的地面进攻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望风而逃。因此,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在“沙漠军刀”中击毁的大量伊军坦克、装甲战车都是被伊军士兵遗弃在战场上的装备,几乎等同于实弹射击中的固定靶。

此后,“空中制胜论”开始流行起来,不少军事专家都认为由航空兵部队以及由陆基、海基平台发动的高强度、大规模精确打击将会是决定现代以及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此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也印证了这一点,最为典型的当属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部队从当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向以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联盟发动了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尽管北约各国地面部队一直按兵不动,尽管南联盟陆军依旧保留了大部分兵力,但是南联盟在国内大量民用基础设施和保障系统被空袭几乎摧毁殆尽,最后不得不屈服。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仅依靠空袭就赢得胜利的现代战争。

进入21世纪以来,空中力量在各场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中依然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包括2015年俄军介入叙利亚内战,也是首先以强大的空中力量对恐怖组织武装和反政府武装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帮助叙政府军迅速扭转了战场局势。所以,当2022年2月24日俄军首先以航空兵部队、战术弹道导弹部队以及不同平台发射的巡航导弹拉开特别军事行动的序幕后,外界最初普遍认为乌克兰政府以及军队在这样高强度、大规模空袭下根本支撑不了多久,很快就会因为作战体系崩溃而屈服。

但是,让外界没有想到的是,俄罗斯空天军以及远程导弹部队并没有能力发动类似1991年海湾战争那种持久的高强度、大规模的空袭。在乌军航空兵部队以及防空部队还没有被彻底消灭的情况下,俄军地面部队便从多个方向出击,甚至派出空降兵部队要在基辅西北郊的安东诺夫机场实施整建制机降。结果,俄军地面部队在开战之初便受挫,之后俄乌冲突变成了持久战。当西方国家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援助和人员培训,乃至大量雇佣兵参战后,俄乌双方进入到互为攻守的僵持阶段。此时,俄罗斯空天军以及远程导弹部队依旧没有能力消灭乌军航空兵部队和防空部队的残余力量。

最后,当西方国家在2023年开始向乌克兰提供各型先进防空武器装备以及部分苏制战机,让乌军航空兵部队和防空部队得到相当程度的力量补充,尽管俄罗斯空天军还能够象征性地掌握战场制空权,其对于决定战争胜负的作用却已经被极大地削弱了。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0日,扎波罗热地区,乌克兰武装部队成员在靠近前线的地区用重型武器进行射击训练。视觉中国 图

在俄罗斯空天军发挥不及预期的情况下,俄罗斯陆军只能依靠自己的炮兵部队撑场面。再加上目前俄乌地面战场在卫星、侦察机、无人机乃至侦察部队的全方位监控下已经近乎透明,任何一方地面部队的大规模集结、调动一旦被敌方发现,就会招来一群大口径榴弹或者火箭弹的“热烈欢迎”。所以,如今的俄乌冲突已经变成了以双方战壕为明确分界线,以大口径火炮、无人机、火箭炮来持续消耗对方有生力量的“21世纪版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几乎已经被边缘化的地面武器会重新成为如今俄乌战场的绝对主宰,重归“战争之神”的王位。

火炮与弹药双提升

综上所述,在经历了将近2年的“绞肉机”式的攻防拉锯战之后,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及其背后的西方国家,都已经意识到只有尽可能多地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以及主战装备,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那么,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就是大量使用先进、高精度的大口径火炮以及火箭炮,当然也包括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等其他武器。不过,大口径火炮以及火箭炮始终是费效比最高、杀伤效果最好的手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韩国情报部门声称,俄罗斯已经获得外国提供的一百余万发大口径炮弹;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不同型号的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并且竭尽全力向其供应所需的弹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俄军炮兵部队每月消耗各类大口径炮弹超过30万发,而乌军炮兵部队每月消耗大口径炮弹也达到了惊人的10万发左右。考虑到俄乌双方投入的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数量对比至少达到10:1,可见乌军炮兵部队现役火炮的发射强度有多高。由此,几乎整个西方世界才闹起了“大口径炮弹荒”。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2日,顿涅茨克地区,乌克兰士兵在战斗阵地上携带一枚炮弹。视觉中国 图

在所谓的“火炮联盟”成立之前,西方各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型号繁杂,可以说是各自为战,各行其是。尽管火炮口径基本上为155毫米,火箭炮口径都为227毫米,但是火炮和火箭炮本身的后勤维修保障也颇为复杂。再加上当时西方各国提供的各类火炮和火箭炮绝大多数都是现役甚至封存的二手装备,本身的使用寿命就有限,而乌军炮兵部队的使用和发射强度还超乎寻常,导致问题频发。西方国家认为,一旦乌军炮兵部队被俄军彻底压制甚至消灭,那么乌克兰的失败很可能成为定局。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和美国牵头组建“火炮联盟”就是要对各国援助乌克兰的火炮和火箭炮型号进行统一的组织和规划,同时协调各国提升配套弹药的产能,保证乌军炮兵部队的弹药供应。笔者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火炮联盟”成立后,会迫切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参加“火炮联盟”的23个国家会根据本国的情况以及乌克兰方面的需求,尽快大幅提升弹药产能,特别是乌方最急需的各类155毫米炮弹。根据目前各国的表态,法国计划将155毫米炮弹产能从1000发/月提升至3000发/月,美国计划在2024年实现5.7万发/月的155毫米炮弹产能,到了2025年将达到10万发/月。而欧盟计划在2024年底前将155毫米炮弹产能提升到每年130万发至140万发。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希望就在于包括挪威NAMMO公司、英国BAE系统公司在内的欧洲四大弹药生产商是否能顺利扩大产能了。

其次,“火炮联盟”各国将生产全新的大口径火炮以及火箭炮,用于援助乌克兰,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提供二手货。这就意味着西方各国要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比如法国已经批准了一笔5000万欧元的预算,为乌克兰新生产12门“凯撒”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而法国呼吁“火炮联盟”的其他国家出资,再为乌克兰采购60门同型火炮,颇有一些“王婆卖瓜”的意味。

当然,目前包括法国、英国、德国以及美国在内的北约各国还在维持生产的大口径自行火炮型号数量很少。英国要代替现役的AS90自行火炮,还不得不考察韩国生产的K9自行火炮。所以,“火炮联盟”各国要向乌克兰提供新生产的火炮,很可能会从其他国家采购,进而转手交付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