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玩遍中国 > 正文

“一带一路”国际日,探寻红色遗迹中国第一条旅游高铁开通两周年

文章来源:世界日报中文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2-02 10:14:03

       两年前的12月16日(“一带一路”国际日),中国第一条旅游高铁——成贵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成都到贵阳最快只需2小时58分就可到达。成贵高铁起于四川省成都市,途经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镇雄县,以及贵州省毕节市,终至贵阳市。线路全长64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2021年12月16日(“一带一路”国际日)是成贵高铁开通两周年,让我们乘坐中国第一条条旅游高铁,去探寻沿途的红色旅游遗迹。

       1、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由设于息烽阳郎坝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处组成。军统内部称之为“大学”,而重庆白公馆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分称“中学”和“小学”。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还入选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到贵阳感受红色文化的好去处。

       2、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于黔灵公园内的黔灵湖畔,背山面湖,群山环抱,松柏环绕,庄严肃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标志着贵州省人民对解放贵州省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崇高敬意,是贵州人开展革命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也是黔灵山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3、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

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1995年9月3日在贵阳北郊的海天园揭幕。全碑高23米,基座高2.8米,主体以一支竖立的步枪为基本型,步枪的基部变型转折形成“犁”的形状,上面安放着汉白玉雕刻的和平鸽。在红色大理石砌筑的碑体上,镌刻着秦天真题写“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11个鲜红的大字。纪念碑前是一片广场,整个建筑气势恢弘、主题鲜明。1995年9月,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将此处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九庄战斗遗址

       九庄战斗遗址也就是九庄红军坟,是九庄镇干部群众和中、小学师生祭奠红军烈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贵阳红色革命旅游景点之一。在九庄反空袭战斗中,红军干部战士牺牲150余人,负伤50余人;敌机轰炸九庄掷弹24枚,毁民房29间。息烽人民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1969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同九庄小学师生在原葬处清殓烈士遗骸百余具,迁葬于九庄南面的祖师观山上。1984年,息烽县人民政府将九庄红军坟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5、王涌波等三十二烈士陵

       王涌波等三十二烈士陵园位于息烽县温泉镇南侧新场坪三宝山,陵园于2005年建成,占地6850平方米,由32级石梯(喻32名烈士)、19.5米高烈士纪念碑(喻烈士牺牲时间为1950年)和烈士墓三部分组成,是息烽县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阳红色教育基地。为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息烽县委、县政府于2005年10月筹资40余万元动工修建王涌波等三十二烈士陵园,并立“王涌波等三十二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

       6、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驻贵阳办事处(即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南方局设立的贵阳工作站,为我党在贵阳活动的据点之一。租用的是现贵阳市民生路92号的两幢2层木结构民居院落,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院内住户23户,临街门面5户,1949年后该处一直作为民居使用。沿临街门面旁小巷进入十数米即见院落。

 

       7、林青烈士就义处

       林青烈士就义处位于贵阳市云岩区环城北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环城北路江西坡。1983年,贵阳市人民政府于此建立“林青就义处”纪念碑场地。面积约二亩左右。大门右壁嵌方形大理石,上刻“林青就义处”五个大字。并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场地中央立一长形白石碑,上刻“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其后为岩壁,上嵌“林青同志就义处”。纪念碑场地后倚高崖,前临环城北路大街,左右围墙,大门内有管理人员办事处,场内遍植鲜花。

       8、我党贵州省工委旧址

       我党贵州省工委旧址位于贵阳市文笔街1号,建于18世纪,系贵阳高氏于清代乾隆以来聚居的住宅。高家“言”字辈长子高言志思想进步、毅然投身革命活动。经高言志建议,党组织同意以高家花园为掩护作为贵州省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贵州省工委建立后,遵循中央的指示,在配合和支持红军转战贵州、在全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兵运工作、组织游击武装的过程中,发动人民群众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贵州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9、达德学校旧址

       达德学校旧址位于贵阳市中华南路,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霁云庙,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为忠烈宫,不仅是历史名胜,也是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王若飞烈士1905年入贵阳达德学校读书,1912年在贵阳群旺社书店做店员;1917年在贵阳达德学校任小学教员,并积极参加爱国运动;1921年底,王若飞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党;他的二舅父、著名民主人士和教育家黄齐生先生时任贵州政府出外联络代表曾担任校长而享有盛名。

       10、“抗战建国”摩崖石刻

       “抗战建国”摩崖石刻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南厂路南岳山北侧山腰石壁上。摩崖石刻坐南向北,从右至左横刻“抗战建国”4个楷体大字,整方摩崖石刻长7.40米,宽1.20米。围墙在摩崖东侧,南北向,从山顶延伸到山脚,约20米长,青砖修砌,砖上有烧制的“民国十九年”。“抗战建国”摩崖石刻体现了贵州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众志成城保卫家乡、抗击日寇的决心。

       11、贵阳国际援华团医疗队旧址

       贵阳国际援华团医疗队旧址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故地,座落在贵阳市南郊图云关的密林之中,现辟为森林公园。抗日战争爆发,英国援华医药会组织了一批外国医生来中国支援抗战,组成了“国际援华团医疗队”。他们于1939年底陆续到达图云关。1985年,正值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贵阳市委和贵阳市人民政府,在图云关原救护总队旧址树立了“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

 

       12、清镇卫城古镇

       这是红色卫城。卫城原名镇西卫,始建于明崇祯三年,一时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会馆兴盛,素有“小荆州”之称。1936年2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开进卫城,黄昌坡上贺龙、萧克鞭指西北,贺龙广场召开“千人大会”,计定抢渡鸭池河,进军黔大毕,北上抗日。赋予了这座古镇红色的记忆。

       13、毕节“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

       位于毕节市东北面75公里,地处黔、川、滇三省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名叫“鸡鸣三省”的小村庄,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苗族村寨,因红军曾在这里召开党史上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而闻名遐迩。

 

       14、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

       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中山路34号,原为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教堂,建于民国十五年。1936年2月8日,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创建了黔大毕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红六军团政治部就设于毕节城安息日会教堂,政治部主任夏曦和政治委员王震等领导同志在此办公。

 

       15、抗日救国司令部旧址

       在毕节红色革命老区,有许多的红色文化。除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外,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也值得被铭记。抗日救国司令部旧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和平路74号周素园故居内。1936年元月,红二·六军团完成了对黔西北三个主要城市的战略战领后,就在这院里开始运筹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建设主要工作。

 

       16、红军强度鸭池河天险纪念碑

       鸭池河——乌江之上游,清毕路(321国道)的咽喉要道,水深流急,两岸峭壁,史称“天险”。1936年2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等同志的率领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勇敢机智地从古渡口(今鸭池河铁桥下1公里处)强渡成功,进占黔西。碑前平台边沿用鸡血大理石镶嵌,刻有“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8个大字。红军渡河纪念碑设计朴实、庄重肃穆,是人们缅怀先烈、回顾革命历史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17、黔西大关镇

       大关因地处关隘而得名,历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集散地之一,但当地百姓却吃不上盐,“斗米斤盐”成当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的真实写照。1936年2月2日,由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强渡鸭池河,翻过小关坡天堑,进入滥泥沟(今大关镇),在滥泥沟驻军10天,开仓放盐救济当地百姓,与当地百姓结下了鱼水之情,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18、云贵红军桥

       1936年3月中旬,贺龙、肖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回旋战中从彝良奎香进入威宁的云贵乡和羊街镇,在洛泽河两岸和辅处、兴隆厂等处住了下来。在这里,红军宣传革命真理,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当地群众为红军提供给养,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作向导,与红军依依惜别。解放后,为缅怀当地群众与红军的浓厚情谊,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发展地方经济、两岸两省交通部门商定共建“云贵红军桥”。1989年11月,大桥建成,并立碑纪念,使当地老百姓多年的愿望变成现实。“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