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特色化劳动教育让育人富有成效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0-20 09:10:08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嘉定区近日举行了学生劳动教育嘉年华启动仪式。接下来,全区各中小幼学校将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丰富劳动实践内容和形式,家校社合力,共同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劳动教育月活动,让学生在出力流汗、手脑并用中学会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增长劳动知识、内化劳动精神。

在大中小学落实好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过程中学知识、长见识,磨砺身心、顽强意志,萌发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乐于劳动的内在动力,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并针对一些青少年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以进一步强化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更好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前提在于树立劳动锻炼人、培养人、成就人的价值理念。相比于过去开设的手工劳动课、劳动实践课、劳动技术课,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已是不可或缺的育人方式,已经升级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坚持系统思维,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彻底扭转将其作为“单一课程”的认知,不能将之简单化为一次普通的课外活动,抑或理解为单纯地做家务劳动。这就要求各学校既要开好专门课程,又要注重全科渗透,在完成劳动教育每周一学时的课程任务基础上,注重挖掘各学科课程蕴藏的劳动元素,与学科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爱上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基础在于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往往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打造出各有侧重又联系紧密、衔接互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群。在这方面,上海市嘉定区的做法值得借鉴。目前,该区已建立学生劳动教育共享课程资源库,形成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了课程体系的保证,劳动教育就有了坚实的抓手,学校更容易按照课程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重塑劳动教育观,提升内在生命力。

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关键在于家校社的通力合作。劳动教育不是社会、学校或家庭某一方面的职责,而是三个教育渠道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的整体性教育。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课程内容设置多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很显然,完成这些任务,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倾力协助。有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实践基地的依托,学校劳动教育丰富了资源,拓展了空间,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可以更快地落地生根,更好地开花结果。

在大中小学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劳动重塑身心的教育魅力,具有深远的意义。遵循劳动教育的客观规律,各地各学校应大力打造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一体化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契合地域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当劳动教育朝着课程化、特色化、沉浸式的方向发展,就能真正促进学生内在精神、思想、观点、体验与外在行为、动作、活动的高效率相互转化,进而培养更多具有动手能力、奉献精神、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张威)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